
2022-05-12 23:33 点击次数:182
这个问题很简单,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虽然说有个人的理想兴趣爱好,但是,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丰满的理想往往会被骨感的现实砸死。
古语有云,男怕入错行 ,女怕嫁错郎,纵有隔夜粮,不做孩子王。这几句话说什么呢,说的就是生活过得去就不要去教书了。为什么,就是教书的待遇低,而且这个待遇不单是经济的,还有社会的,还有家庭的。君不见,范进中举前是一个穷秀才,做屠户的岳父根本就看不起他,把范进骂得不三不四,尖嘴猴腮,摸不着头脑,然后呢,居然是要托人在私塾找个教书先生做,一年挣个二两银子养家糊口。也就是说,古时候,成绩优秀的,也不会做教书先生了。
及至今天,这种局面还是没有多大的改观。但是国家在八十年代推行中师招生,倒是吸引了一大批成绩优秀的初中生考取中师,这些人毕业以后绝大部分都投身教育,为祖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而当时的师范大专本科院校也还是吸引了很多成绩不错的学生,但是,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,还是会去权衡做出选择。人各有志,各取所需,我们不能勉为其难。但是,也确实要看到人的需求以及价值取向,任何一个行业,吸引人才需要什么样的条件,应该值得大家深思。
现在社会上对教育这一行业,微词颇多。加上这几年的补课风,课外辅导机构如雨后春笋,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,家长的经济支出,让个别人更是极尽指责,教师更是背上了沉重的骂名。这种环境之下,拥有充裕选择权的优秀学生,很难在他们的高考志愿表上填下师范院校。一些贫困地区,更是从初中生里面直接招录五年大专师范班,定向培养毕业分配到小学甚至中学任教。值得提一下的就是,这些初中生,绝大部分也是考不上重点高中的学生。
今天的教师待遇,社会地位以及出现的种种乱象,不利于国家的发展,不利于民族的振兴,中央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不良影响,教育部着力改革,力度很大,重拳出击规范民办学校及培训机构。同时近期已出台文件布署办好六件事:一提高地位待遇;二改革教师配备制度;三振兴师范教育;四加强教师使用,压担子,指路子,提点子,给位置,发票子,给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,保障保护教师合法待遇;六重振师道尊严,全社会尊师重教。
我们殷切希望,通过这些措施,切实提高教师待遇,真正落实依法治校,依法施教,还教育一片蓝天,重振师道尊严,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教育,振兴教育。